太歲星君

太歲即歲神,主掌人間的禍福吉凶,依六十甲子輪流值歲,總稱為「六十甲子太歲」,當值者稱為「值年太歲」。每名值年太歲皆有姓氏名諱,其沖犯的對象亦有所不同,民間對於值年太歲沖犯的觀念主要有兩種,一是「正沖」,一是「偏沖」。
自黃帝立十二辰以畫天象後,即有十二辰神、在地有十二位,在時有十二時辰,若天乙、天罡、太乙、功曹、太沖之類雖不見經傳,歷代已用之,唐宋不載於祀典,到了元朝,,始有太歲之祭。元咸宗至元三十一年即位,五月祭太歲於司天臺。文獻通考云,元每有作祭太歲,月將、日值於太史院。明太祖洪武二年議建太歲壇 。嘉靖八年,令以每歲孟春及歲暮,特祀太歲、月將之神與享太廟同日。太歲十二神將:「甲子王文卿,丁丑趙子玉、甲寅明文章,丁卯司馬,甲辰孟非卿、丁巳崔叵卿、丁未叔通、甲申扈文長、丁酉臧文公、甲戌展子江、丁亥張文通。」,「亥為登明正月將,戌為河魁二月將,西為從魁三月將,申為傳送四月將,未為小吉五月將、午為勝光六月將、巳為太乙七月將、辰為天罡八月將、卯為太衝九月將,寅為功曹十月將,丑為大吉十一月將,子為神后十二月將。」
民間通行的《黃曆》中,大多在首頁的開始,都會記有太歲的名字,此外,內頁中還會夾有一張太歲星君到此鎮宅平安符,相關的地方「太歲符背後或者首頁、次頁上」,還會有記錄當年必須安奉太歲之人,其中太歲當頭者,必然是該年虛歲一歲、十三歲、二十五歲、三十七歲、四十九歲、六十一歲、七十三歲、八十五歲、九十七歲之人。
以及太歲星君正沖「亦稱為對沖或者犯歲破,歲破神所在的位置,就在太歲的相對之方,主耗財及遭盜賊」者,都是該年虛歲七歲、十九歲、三十一歲、四十三歲、五十五歲、六十七歲、七十九歲、九十一歲之人,不管是太歲當頭或者太歲正沖「犯歲破」,都是非常嚴重的事,必須安奉太歲星君才能化解;此外更有左右偏沖的說法,左偏沖為虛歲四歲、十六歲、二十八歲、四十歲、五十二歲、六十四歲、七十六歲、八十八歲以及一百歲之人,右偏沖者的虛歲是十歲、二十二歲、三十四歲、四十六歲、五十八歲、七十歲、八十二歲九十四歲,按照民間術士的說法,這些人也都得安奉太歲,才能消災避禍、逢凶化吉。
太歲到底是什麼呢?嚴格來說,歲是指歲星,屬於年神之一,中國古老的術數家,以木星「歲星」十二年為一周天,因此將周天分為十二等分,以歲星所在的位置為歲名,每個歲星都有歲神,也就是太歲,依地支之別共有十二個,每年言相同地支的太歲當值,也就是子年由子太歲當值,丑年由丑太歲當值,以此類推,十二年輪迴一次,而太歲也被視為凶神,不同年科太歲所在的位置即為凶方,忌動土、建築、遷移……等,更有術數家認為太歲是年神中的武將,逢寅、卯、辰年,守在正東方,逢巳、午、未年在正南方,申、酉、戌年在正西方,亥、子、丑年在正北方,一般人想要興土木、遷房舍,當避免在太歲當值的位置,以免在「太歲頭上動土」,無妄招惹來許多災禍,至於太歲相對的方位,則居歲破神,主耗財及盜匪之禍,因此人們自然也不願意觸犯了這個方位。


購物車
結緣品